我基金会开出陕西省社会组织第一张公益事业捐赠电子票据

作者: / 发表时间:2023-05-11 / 阅读:

今日,陕西省首张公益事业捐赠电子票据成功在我基金会开出!

早在20176月,财政部就开始稳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的改革。2018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要求将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推广至所在地区的全部单位和全部财政票据种类。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作为财政票据的一部分,逐步推进电子化同样成为发展的方向。202012月,财政部发布决定,对《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明确提出财政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对于电子票据的推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商业领域,票据电子化对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在慈善事业领域的电子票据起步晚、操作难,仍在推广试点的阶段。既然慈善事业捐赠电子票据实际开具起来并不容易,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推进公益事业捐赠电子票据的开具呢?

因为它足够重要!

首先,财政工作的需要。在财政工作上,每一份收入支出都需要有来源有去向,因此票据是非常重要的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慈善捐赠票据开具和获取面对有很大的问题,并不是每一笔捐款都可以开具票据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作为财政票据的一部分,逐步推进电子化同样成为发展的方向。近年来,财政部也在不断的深化政策改革,推动电子票据的广泛化、合理化、规范化。

其次,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纸质票据的开具时间、精力、人工的需求很高,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金额捐赠,我们都需要开具相应的纸质票据。尤其是个体的小额捐赠,其实是很难进行纸质票据的开具的,而通过电子票据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不论金额大小,都可以有票据,而且这一过程节约了人力、物力,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

最后,保障捐款人权利的需要。对于个体来说,我们的捐款可能是日常的,是小额的,但这也需要被看到、被认可,这就需要通过一张张我们能拿到手看得到的票据来体现。所以通过电子票据,每一个捐赠人的每一份善款都能够得以体现,都能给他们以回馈。

自国内第一张个人电子捐赠票据“诞生”以来,电子捐赠票据极大提升了捐赠票据开具的效率,也解决了纸质捐赠票据印刷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运输周期长等问题。全程电子化“零接触”的递送方式大大提高了捐赠人获取捐赠票据的便捷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同时,电子捐赠票据有效保障了捐赠人,尤其是小额捐赠人的权益,鼓励和推动更多捐赠的发生,提高了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积极性,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国家税务总局同意,陕西省开展公益事业捐赠电子票据试点工作。我校教育基金会响应政策号召,积极与陕西省财政厅沟通,争取到了全省公益事业捐赠电子票据试点单位资格,配合省财政厅推进公益事业电子票据的试点工作。但是,作为全省首家公益事业电子票据试点单位,在实践中面临种种困难,很多问题都是首次遇到,没有任何参照和学习的对象,更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这些都给电子票据工作的推进带来了极大地挑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基金会进行了大量工作,对基金会自有的西部红烛捐赠系统、CA实名认证系统和财政厅票据系统进行了数百次的调试和适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开出了陕西省第一张捐赠电子票据!

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困难,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为陕西慈善事业捐赠电子票据的推广出一条路,为陕西慈善捐赠事业进一步规范垫下一块石,为财政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贡献一份力。

所以,我们认为,这张电子票据意义重大!

从经济效益来看,电子捐赠票据有利于促进慈善事业捐赠工作进步完善,极大提升了捐赠票据开具的效率,降低教育基金会工作成本,可以有效解决纸质捐赠票据印刷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运输周期长等问题。

从社会效益来看,电子捐赠票据有效保障了捐赠人,尤其是小额捐赠人的权益,鼓励和推动更多捐赠的发生,促进公益事业的宣传和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积极性。

对于财政管理工作来说,在规范捐赠票据管理、完善慈善组织财务管理方面有重大作用,有利于实时对全省公益捐赠数额进行统计与分析,对陕西省公益事业的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慈善组织来说,有利于建立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公益捐赠透明度,保证公益捐赠数据真实性,通过电子票据进一步强化公益事业信息公开力度,让慈善捐赠工作看得见,摸得着。

对于捐赠人来讲,可以方便对票据的接收和存储,在纳税申报时,可以很方便的在系统中对电子票据进行调用查看,方便在纳税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提高税前扣除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