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友、优秀援藏干部张宇同志骨灰迎归仪式在宝鸡举行

作者: 代乐 张小东 / 发表时间:2012-08-31 / 阅读:

822日,我校原历史系87级校友,宝鸡市委原副秘书长,我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县委书记张宇同志因心脑血管意外引发急性心梗,在阿里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西藏自治区于825日在噶尔县举行了张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志士赴高原情系藏胞忠心为国功业千秋重,英魂归故里雪山挥泪渭水哭泣悲伤两地同”。830日上午,张宇同志骨灰迎归仪式在宝鸡市体育馆举行。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锦斌,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援藏干部总领队何新红,宝鸡市主要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干部群众等千余人参加了仪式。我校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萧正洪,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孔祥利,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刘建斌,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丁虹等专程赴宝鸡参加了迎归仪式和追悼活动,并代表学校师生向张宇校友敬献花圈,向其家属表达深切慰问。

2010 6月,张宇作为我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奔赴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在噶尔县担任县委书记。他把噶尔当故乡,把藏民当亲人,扑下身子干工作,塑造了“象雄文明故地、世界屋脊明珠、喜马拉雅一城、藏西中心城市”狮泉河城市新形象,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就在牺牲的前一天,他还带病深入基层检查工作,奋战至生命最后一刻。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锦斌在讲话中评价张宇同志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藏干部、优秀县委书记,是三秦大地和雪域高原的好儿子,是汉藏两族人民共同的骄傲。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在仪式最后宣布了《中共宝鸡市委关于追授张宇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另悉,在闻知张宇同志因公牺牲后,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和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等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张宇同志因公牺牲表示哀悼,并对做好善后工作提出要求。

张宇校友(曾用名张掌权),1987年进入我校原历史系学习。在校期间,他表现优秀,曾担任系团总支副书记,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工作,从基层干起,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全校师生员工为失去这样一位杰出校友而悲痛。张宇校友的精神永存!

萧正洪副校长等参加迎归追悼仪式
【张宇校友生平简介及先进事迹】
张宇校友援藏期间工作照 
  张宇,男,汉族, 1968年 7月生,岐山县人,我校原历史系87级校友。1991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 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共青团金台区委副书记、书记,金台区区长助理、副区长,中共金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共宝鸡市委副秘书长(正县)。 2010年 6月,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参加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委书记。 2012年8月 22日,因心脑血管意外引发急性心梗,经抢救无效,在西藏噶尔县不幸因公牺牲,年仅 44岁。
张宇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援藏期间,他自觉学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巩固团结,推进发展,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张宇同志不畏艰难,追求卓越。他克服环境、语言、生活、身体等方面诸多困难,切实把“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工作理念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提出了建设“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经济强县、边境模范县”的战略目标,他带领噶尔县干部群众全力打造西藏最干净城市,加快推进农牧业、旅游业园区化景观化建设,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城市建设、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在任金台区组织部长的两年间,他积极创新干部提名方式,推进城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党建工作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张宇同志勤勉敬业,忘我工作。他认真履行出思路、抓协调、促落实的领导职责,负责的金台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北坡滑坡区群众搬迁、“创文、创卫、创模”等工作成效显著,为金台区经济社会转型突破、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 2003年 8· 23北庵高崖崩塌、8·30渭河抗洪抢险和 2008年 5· 12地震等突发事件和急难险重任务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模范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今年 8月中旬以来,他带病坚持工作,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张宇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他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城乡安居房建设,强化农牧民技能培训,狠抓“控辍保学”、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计划免疫、“两个低保、七个救助、一个供养、四个补助”等工作,受到了群众的称赞。他舍小家顾大家,在噶尔县发生风雪灾害和维稳形势严峻之际,两次放弃休假返回工作岗位,靠前指挥,取得了抗击风雪救灾的胜利和 3·14敏感日的稳定,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誉为组织放心、群众信赖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