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就业中心多次联系、申请和协商,华民慈善基金会在2014年3月5日正式回函,同意我校成为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合作高校。合作期内,基金会每年将提供 30万元现金,用于我校100名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和援助。除经济资助外,还将对入选学生提供就业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及就业信息等服务。按照惯例,合作期一般为5年。
3月11日下午,华民慈善基金会、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签约仪式在校务楼二层会议室举行。签约前,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涛与华民慈善基金会办公室主任熊凤娥进行座谈。
王涛副书记向客人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及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的援助措施。他表示,陕西师范大学经过7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 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学校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为国家的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王涛高 度评价华民慈善基金会慷慨资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善举。他说,“双困毕业生”接受的不仅仅是华民慈善基金会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 是一种责任和重托;接受的是向善、扬善、至善的思想观念;接受的是激励,是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奋进的动力。王涛希望双方能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社会 养老、科研、培训和其他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
熊凤娥介绍了华民慈善基金会的概况、工作理念、运行原则和项目内容及发展目标,并就华民慈善基金会与我校签订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背景、扶助范围、扶助额度、 扶助方式等具体内容做了说明。她说,之所以选择陕西师范大学作为合作高校,是因为学校热情、真诚的态度和认真、敬业的精神打动了基金会,相信双方的合作一 定会非常愉快。
随后,王涛和熊凤娥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建斌、就业中心主任田安政、学生处处长刘建军等参加座谈和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熊凤娥在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剧场为我校2011、2012级350余名学生和部分辅导员作了题为“资本精神与现代慈善事业”的报告。她介绍了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宗旨、目标等情况,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资本精神、慈善以及中国特色慈善等理念,她希望大家都能做爱心传递的火炬手。接下来,熊凤娥详细介绍了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的申请流程和具体要求。她希望通过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在我校的开展,能切实帮助我校“双困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华民慈善基金会是由卢德志博士、李广荣博士及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两亿元人民币,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登记并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 也是我国目前原始出资额最大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由华民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50所高校,每年扶助5000名应届大 学毕业生,平均每个学生将获得3000元人民币和一些其他就业服务。本合作期,陕西省的高校中仅有我校和陕西中医药学院获得此项资助。




